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年中报告

作者:Napatra Charassuvichakanich   2010年11月16日

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的项目协调员Napatra   Charassuvichakanich在这份报告中会与我们分享在今年9月正式开始编织培训后,该项目的进展以及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参加培训的手工艺人已于10月制作出第一批产品,项目组人员也随后来到北京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的第一批样品得到了来自北京和曼谷的目标零售商的初步肯定,但我们也还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维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三要素也同时决定了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未来的方向。

1.背景

6月-7月

CHP在当地项目协调员郑静的协助下,在孟连成立了一个注册非政府组织——孟连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协会。

8月

为培训特配的十二套织布机与梳子就位。之前使用的是小型机器(大概宽15厘米),只适合制作小型的织品(如,薄的、长的袋子),而现在的机器宽31厘米,可以制作围巾,布料,传统包裹以及其他装饰性织物,产品种类大大增加了。

9月

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的专家Turdsak Insang第二次到孟连考察。他先用了几天时间对手工者们进行了染色培训。过去,纺织者都是使用成品涤纶线的,因为很方便,但成品涤纶线往往都是明亮扎眼的颜色。自己学会染色,便大大扩宽了织线可选颜色的范围。Turdsak利用这个机会向学员们介绍了稍微柔和自然的色调。

这些课程过后,纺织培训就正式开始了。八个学员分成四组,分别在四台纺织机上完成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学员们虽然对Turdsak介绍的花式和色调还稍有生疏,但大家都仍兴致勃勃地一起学习探索。

10月

1.纺织培训开始四周后Turdsak又回到了孟连,他发现学员们技术都有很大进步,虽然生产效率不是很高。在此次十月之行前,Turdsak期望学员们能在一个月内织出五米左右的布,但结果只有两米。

项目组人员认为生产率低归因于以下几点:

1)学员对新花式不熟悉。新花式都非常精细,费时费力。

2)布料较以前尺寸变大,因而需要更多时间。学员习惯了使用15厘米宽的织布机,而新的织布机宽80厘米。

3)学员们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上。这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初期的培训并不能保证他们产品的销售。

提高生产率现为这个项目的主要挑战,因为它对人力成本,产品价格,产品市场竞争力都有决定性作用。

此外,项目组人员同时也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可以通过提高纺织质量和原材料质量来实现。我们下一个任务就是在当地找到性价比高的线和染料。现在使用的线稍显粗硬,使得第一批产品更适合拿去做装饰,而不是做衣物。

2.北京市场调查

10月21日项目专家Turdsak Insang、项目顾问Jim Stent以及项目协调员Napatra Charassuvichakanich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我们调查了四家高级手工艺品店:Shanghai Trio, Brand Nü, the boutique store at The Aman, The Orchard.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正在扩大的较富裕的消费群体,对高质量中国手工艺品的需求正在逐日增长。如果我们能在设计、材质以及质量上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要求,孟连的纺织手工艺品才会有市场。

总结

孟连手工编织振兴项目已进行到一半,我们看到了由傣族妇女们编织的手工艺品的美好前景。只要我们的产品在设计和质量上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流水线生产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项目面临着以下挑战:

1)给孟连纺织手工艺品一个合适的定价,让其既能给当地手工艺人们带来收益,同时也能适应国内外市场。

2)提高生产率,从而使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

3)通过提高原料质量和加强质量检查,来提高产品总体质量。

4)保持学员的兴趣。

5)探索生产线(反复实践)。

感谢CHP志愿者范针翻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