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伙伴关系项目2.1产出“从江档案”2009年度报告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09年4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定“联合国—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项目基金 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框架2.1产出之从江档案”项目合同,至2009年10月15日,已完成项目第一期工作,现将工作分十个方面总结如下:

准备

CHP首先物色确定了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并使其全面了解项目的要求和宗旨。

2009年5月4日- 9日CHP项目负责人参与联合国“中国文化与伙伴关系项目”2.1产出从江县启动仪式,全面投入项目工作。

接触

CHP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期间和联合国 — 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基金“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关系”项目的参与各方进行了联系,按项目协调合作的要求,寻求与各方的配合与沟通。

﹡与项目产出地贵州省和从江县及乡镇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的联络,已和产出地相关部门和官员达成良好共识,在项目实施和人员使用上得到全力配合。

﹡对项目主题及方式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他们的专著也予以了一定的关注,以便在项目点选择上做适当参考。

﹡拜会了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和民间研究者,请他们参与厘清“档案”的轮廓。

﹡结交当地自发组成的文化保护兴趣和研究小组成员,他们关注当地文化已有几十年,其中的部分人员已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工作中。

﹡当地文化传承人,是参与项目的骨干。

﹡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村民,他们是项目关注的真正目标和主体。

考察

﹡实地考察了已经有一定的旅游开发的村寨——小黄、岜沙。

﹡实地考察了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村寨——占里。

﹡考察了有丰富旅游与文化资源但地处偏远的地区——加榜。

﹡参与六侗地区庆云乡迎萨岁祭祖仪式全过程。

﹡观察了村寨尚存的“情人节”、“吃新节”状况。

选择

﹡确定对从江各民族文化素有热情,自觉从事多年并有乡镇工作经验的当地项目负责人。

﹡综合“文化”与“发展”两大因素及各方意见而产生的十个产出基点村寨。

﹡由当地民众、文化热心人士和官员推荐的十个极点村寨里的“种子记录员”。

绘图

“从江档案”已初步确定由十个基点村寨为主体:侗族——高增,小黄,增冲,龙图;苗族——岜沙,党翁,摆鸠;壮族——杆动,下尧;瑶族——高脚

﹡基点村寨含括从江四个人数较多,文化特征较丰富的主体民族,及各民族特征有一定差异的地区或支系。

﹡基点村寨还考虑与从江目前和未来发展阶段相关的三个梯次,即:现已有知名度及一定开发的村寨、“两高”的通道口和相对交通较落后的地区。

﹡以村寨为主体的记录方式也确立了“从江档案”文本的基本结构方式。

﹡基点村寨为主,将考虑一定的辐射功能,汇集周边村寨的重要文化特征。

培训

2009年7月16-23日进行了当地负责人北京培训。主要成效是深入了解项目宗旨和操作细节,极大地激发了责任感。

﹡2009年9月17-19日聘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对十位“种子记录员”进行民族学概念与参与式“档案”方式的培训。

2009年19-21日邀请记录片工作者尚璟辅导十位记录员使用照相机和录象机,了解影象与文字记录的配合方式和基本功能。现场指导分析每个记录员的拍摄,并制作教学片。

﹡记录员经过培训使命感倍增,明确了项目的概念和实施方式,全部掌握记录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按照项目的宗旨独立展开工作。

宣传

﹡当地负责人在京期间,CHP召开有媒体和热心民众及志愿者参加的座谈会,推介项目并就民众参与文化保护展开讨论。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依靠“从江民俗摄影网”的支持,CHP制作了介绍联合国—西班牙项目的宣传片《从江,心灵的天堂》,将在2009年10月于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全球代表大会期间放映。

CHP网站随时发布项目进展状况和部分成果展示。

实施

﹡由项目本地团队,即基点村寨记录员自行组织的村民选题讨论会已在5个基点村寨举行,参加人次达160多。签到村民年龄最大的有84岁,最小的19岁,在实施村寨达到知晓程度。

﹡记录员在村民讨论之后,经与寨老、歌师、戏师、鬼师、妇女等重点人群的个别磋商,已有3个村寨记录员提交了本村寨档案选题目录和记录进度时间表。

2009年10月底将完成选题确认和基点村寨下一年(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工作进程安排表,记录员随后开始进入本村档案的收集记录阶段。

调整

﹡项目第一期工作计划里关于最后产出PDF框架结构和模板确定因考虑与村民自主的宗旨不符,未在此次项目期内完成,拟放在下一步各基点村寨提交了部分绘图成果后进行。

﹡目前选择的十个基点村寨并非最后完成版,项目的动态管理,也将在当地民众不断深入的参与过程中,在各方面体现他们的意见,基点村寨可能增加。

﹡种子记录员是项目实施的骨干和组织者,以他们为核心,将会有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项目的讲述、整理和记录工作中,借以通过项目提高文化自觉,并真正传达出民众的声音。

问题

﹡交通不便造成对各村寨的直接了解还是太少,影响项目实施中问题的沟通和修正。

﹡不能使用电脑记录和传输将给最后产出文本的质量带来严重挑战。

﹡本项目的产出和骨干人员与其他项目的配合、借力及综合效应目前没有体现,项目的效应有点分散。

挑战

CHP是第一次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实施民众参与式的“档案”,无前例可援,在摸索。

中前行,此间得到各方给予的帮助,十分感谢,还期待下一步更深入的合作,期待通过这个。

项目把从江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智慧和力量展示出来,而他们也能从从项目中真正获益!

这也是CHP全力投入这个项目的核心意愿。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HP)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