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之友” 一期活动快报

在过去的“老北京之友”第一阶段调查过程中,项目的志愿者顶着腊月的刺骨寒风,对各自负责的保护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特别令我们感动的事迹有很多, 例如大栅栏小组的志愿者们的一次活动坚持了整整7个小时;什刹海地区的一个小组不幸赶上了2006年最冷的一天;而国子监小组成功的组织了四次实地调查。有付出就有回报,各个小组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报告都很有价值,也为“老北京之友”未来几个月的调查工作铺平了道路。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发现,这些发现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在胡同里悠闲漫步的时候,如果偶然见到,并且有人告诉你这些建筑历史的话,我们相信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举几个这样鲜为人知“宝藏”的例子:

1. “山水间”小组负责调查景山附近地区。在调查工作刚刚展开之际,小组志愿者们立即意识到该地区曾经充斥着诸多为皇宫提供各类服务的手工作坊类建筑。许多仍在沿用的胡同名字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些地区历史上的作用,但是很遗憾的是,大多数这些古建筑已经在很早以前就被拆除并且翻建成现在这个格局的居民区了。即使这样,他们仍然发现了两处清代为皇室供冰的冰窖和一处据信是太监居住的房子。

2. “大栅栏保卫者”小组在调查过程中,路过了一家外表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的、貌似现代的旅馆,但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非常漂亮的老房子的天井。他们后来了解到这里过去曾经是贵州会馆(见图)。

3. “国子监”小组的志愿者们与国子监附近一个街角的传统手工艺者交上了朋友。他是做北京传统玩具的手艺师傅,经过这么多年来已经是名声在外。有一些志愿者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但在看到他的作坊和小店时还是很吃惊。

许多这样的发现都非常有意义,并将直接被用来准备未来几个月志愿者们会专注规划的“文化小径”计划中。但从现在开始,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依据《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综合考虑过去的这个保护方案,是否得到了有力、合法的执行。有关这项工作的进展我们会继续在我们网站上进一步公布。

除此之外,“老北京之友”项目仍然坚持每月在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举办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考虑到二月春节的因素,老北京之友的下次讲座将在三月三日(周六,农历正月十四)上午9:30,地点还是在柏林寺,主题将是“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重要元素”。这方面内容将非常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志愿者更好的了解评估各自保护区内的建筑保护程度。当然,这个讲座也欢迎任何关注老北京保护的各界人士来参加。活动是公益目的,没有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