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遛弯儿
3月
29日
本周起,我们将“老北京遛弯儿计划”项目二期(2018年度)的部分成果即六条胡同的调研记录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去年,共有60余位志愿者参与了遛弯儿计划项目,在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收获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成果。2019年,遛弯儿计划继续开展,欢迎加入我们。
第一个要分享的是,张自忠南历史文化保护区——魏家胡同。
魏 家 胡 同
位于张自忠路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南剪子巷,南与小细管胡同、南吉祥胡同相接,北与汪魏新巷相连。
老北京胡同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依据胡同的地形地貌的如烟袋斜街;胡同内著名的人物或较为突出的人士的,如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胡同中包含某个行当或职能机构等等来命名。
魏家胡同名称的由来,最初是因为在明朝时由皇帝直接掌控、守卫皇城的金吾左卫设置在此而得名“卫胡同”。至清代,据说是因为胡同内有魏姓官员住在这里而改为“魏家胡同”。但不如说是从“卫胡同”衍化而来更为可信。
如今的魏家胡同是一条较为宁静,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从胡同东口进入,胡同南侧是一幢现代建筑,往里走不远,能看到南侧与之相通的小细管胡同。路北有除了民居,有两个较大院落,分别由单位和幼儿园使用。在此朝西望去,整条胡同两侧都是灰色调下大小形制不同的院落,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然而稍往前行,胡同南侧一长排房屋和一棵古树预示着这里的不同寻常。果然,在墙上看到“保护院落”和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房屋外侧单独的一块文物保护标识显示,该院落已在2011年由区级文保单位升级至北京市级文保单位。
马辉堂花园
1
马氏家族
这就是位于魏家胡同18号的“马辉堂花园”。
马辉堂:又名马文盛,生于同治年间,卒于1939年,祖籍河北省,清末营造家。其先祖从明代开始就从事皇宫、王府、皇家园林的营造工作,先后承建过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营造世家”,到马辉堂这里,已是第十二代。
经过马家世代积累,其时,马辉堂已成为专做皇宫、王府木工活的官木场领工,同时拥有多家大木厂,是当时京城“八大柜”之首。“八大柜”即八大木厂: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他后来经营的另一家木厂——恒茂木厂的规模横跨西扬威胡同和山老胡同。
2
宅院格局
马辉堂花园于1915年建造,虽然彼时清政府早已灭亡,但宅院的建造未越礼制,按商人建制建造。宅院大体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通过走廊相连。
东部是戏楼院,有一座多层大戏台,为堂会、庆典等使用。这部分院子专有一门为演员,家仆等出入,也就是现在宅院东部的18号旁门。如今戏楼已不复存在,盖起了众多平房。(手绘复原图中数字5,以下简称图示)
中部是内宅,即两座并联的四合院,供家眷居住。房屋高大,格局紧凑,至今虽有改建但整体保存完好,依旧是传统格局,没有加建的平房,显得整洁而开阔。从规整的院落、建筑体量到精美的窗棂,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图示1)
西部就是整个宅院的焦点和精髓所在:花园。花园又分南北两个部分。现在从大门进入看到的是北花园,经过一排十余间的后罩房往南拐,左侧的月亮门通往中部的四合院,右侧便是如今唯一能看到且保存尚好的三间敞轩一座,座落在假山上,西侧有爬山廊。原来廊子西侧的北房用来供奉鲁班和财神。(图示2/3)
再往南,便是南花园和客厅。据资料记载,南花园的西部有全园最大的池塘,种植多种树木和花卉。此处有两卷大客厅,名为“惜阴轩”。(图示3)
如今,除了假山上的敞轩无人居住,被围挡起来,其他都作为民居使用。我们无法将画卷中的场景与现实一一对应,也无从知晓更多建筑内部细节,甚至依据描述也很难理解和想象当时的样子。但留存下来的建筑、别致的月亮门、完好的四合院、走廊、古树,像是散落在院中的珍珠,它们断断续续地串起整个画面,展示这个院子曾经的规模和光彩。
3
专家意见
其实早在1954年,陈占祥和华揽洪两位专家就提出过保留马辉堂花园,希望日后辟为公园的建议。我们找到一份来自北京市档案馆的文件,简要记录了这一情况。
“经征求华揽洪陈占祥两同志意见,他们认为『什锦花园十一号十号九号及魏家胡同四四号,都有庭园相连,因此,此地很有条件将来辟为北城区域公园。』……”批复为:“同意陈、华两位专家意见。”
这座花园及其历史不仅仅存在于书面记载,也为胡同居民,特别是住在这里的居民所熟知。建造花园的材料来源,哪座建筑风格形似颐和园,他们都了如指掌。每当有来访者,他们便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讲述这里的故事。作为此院院长、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肖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院门口这棵古树的故事:
肖老师说,楸树在民居中几乎没有,只有皇家园林种植。每年4月底到5月初,楸树开满粉色的喇叭花,漂亮极了。
从紫禁城到魏家胡同,建筑技艺还在延续。
马辉堂之孙马旭初先生是马家第十四代传人,承袭祖上的传统和建筑专业技艺,他先后参与整修雍和宫和国子监街牌楼,翻建故宫角楼,指导故宫、颐和园和避暑山庄等古建修复工作。
章士钊旧居
在胡同北侧,与马辉堂花园相对的一处较大院落旧门牌13号,民主人士章士钊1924年至1925年居住在此,时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
载沣临时住所
解放后,末代皇帝溥仪生父、清末监国摄政王载沣卖掉醇亲王府后曾短暂居住在魏家胡同。
时光荏苒,现在的魏家胡同里多为民居,很多院落还保留着以前的格局,是挂蓝牌的“保护院落”。它们在历史中历经风云变幻,把那些历史信息,都层层叠加到根基里,通过那些细节展现给世人。
志愿者团队成员:田壮、侯淑君、杨柳、侯天诚、宋子辰
手绘图编辑:田壮
摄影:田壮、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