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东四胡同走“九遍”

遛弯儿

  6月

15日

“老北京遛弯儿计划”项目三期(2019年度)启动以来,开展对国子监地区、南闹市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走访和拍摄工作。在过去的这个周末,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到东四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遛弯儿活动,该片区也是《老北京遛弯儿手册(胡同篇)》的遛弯儿线路之一。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HP)在2017年推出的《老北京遛弯儿手册(胡同篇)》当中,收录了东四地区的文化遛弯儿线路。2019年6月15日(周六)上午,我们的10余名志愿者来到东四头条到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参观该区域历史古迹和传统四合院、了解该地区历史人文。


6

月15日活动当天,CHP邀请东四地区居民、热心志愿者郭先生讲解该地区历史。参观首先从“东四”这个地名讲起。东四的得名源于现在东四十字路口原先的四座牌楼,由“东四牌楼”简化成东四,并沿用至今。这个地区也是过去的闹市,老话儿说:西单东四鼓楼前,说得就是老北京几个商业密集繁华的地方。尤其以东四为首,以前的东四北大街沿街都是铺面,各个行当云集,老字号也有多家在此。


这里不仅仅是商业发达,在这里居住过的清代王公贵族、近现代文化人士也不少。占据东四头条至二条东部的孚王府,东四三条的车王府,都保存较好。位于东四六条的崇礼住宅,在传统四合院中属于占地面积巨大,院落格局、建筑构件大多保存完好,被誉为四合院中的“东城之冠”。


在近现代较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文艺界人士中,有曾居住在东四头条文学家杨绛和钱钟书夫妇,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东四八条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建筑学家、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


该地区胡同整体保留了传统风貌,有相当数量保存较好的门楼和传统四合院,东四三条、四条的几个院落门楼,保存了繁复精美的砖雕。现在胡同里的院落大多为民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仍使得这片地区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老北京传统生活气息。

今年,CHP还将持续开展遛弯儿活动,深入老城区的胡同,记录老城的点滴变化。老北京遛弯儿计划的主旨即为带领更多的热爱老北京的人士深入老城区,了解那里曾经的、现在的生活,更是引发大家关注它的未来。CHP本次活动首次邀请了居住在胡同中的老北京亲自讲述身边的故事。在今年的活动中,类似的形式还会有,欢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遛弯儿,一起担负起记录城市变迁的历史责任。